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是国际糖尿病防治的流行趋势,作为糖尿病防治的重要基石之一,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脂和血压、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
般
原
则
●保证运动的安全性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应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体能状况、用药和并发症状况进行评估,以避免因运动不当诱发心血管疾病急性事件。
●运动的强度及方式1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坐姿时间。2应以中等强度、有氧训练为主,每周至少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
●联合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
●每周最好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h),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运动需要规律且循序渐进,不宜勉强达到运动量,运动前做整理运动,运动后缓慢停止。
有
氧
运
动
适合糖尿病人做的居家运动有氧运动
●原地快走:一般患者只需原地小步快走,而对于病情较重者则需步速稍慢。注意上肢保持正直,手脚协调配合。饭后原地快走能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跳绳(可空跳):容易上手且冲击力低,跳绳的运动量相当高,研究表明每天10分钟的跳绳与30分钟的慢跑是同样的效果。跳绳可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保证每日早晚各跳绳10分钟。
●健身操/瑜伽/太极:涉及全身各主要关节和肌肉群,增进关节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这对于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改善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锻炼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障碍,降血糖,是一类很好的运动方式。
抗
阻
运
动
适合糖尿病人做的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是防止肌肉质量及肌力下降的有效运动方式,在减少胰岛素抵抗、抗阻血糖以及脂代谢方面有积极作用。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避免低头、憋气等眼压升高的动作。
●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深蹲是锻炼大腿肌肉的关键动作,俯卧撑主要锻炼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仰卧起坐可有效锻炼人体的全身肌肉。这种运动非常适用于有患糖尿病风险的朋友们,对糖尿病患者也同样有效。
●哑铃操:准备哑铃或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每12-15个为一组,每次3组,每组间可休息30秒-1分钟。运动时不宜空腹,可于餐后1小时进行。动作尽可能标准,四肢舒展,避免运动损伤。
注意事项
运动虽好,但忽视以下几点,很可能适得其反哦
▲禁忌症:空腹血糖16.7mmol/L、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忌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
★九大注意事项
●运动的选择应简单和安全。运动的时间和强度相对固定,切忌运动量忽大忽小。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胰岛素注射在身体的非运动区。因为肢体的活动使胰岛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
●有条件者最好在运动前喝运动后各测一次血糖,以掌握运动强度与血糖变化的规律,还应重视运动后的迟发低血糖。
●在正式运动前应先做低强度热身运动5~10分钟。
●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如轻微喘息、出汗等,以掌握运动强度。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出虚汗,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若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医院就诊。
●运动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以补充汗液的丢失。
●运动即将结束时,再做5~7分钟的恢复整理运动,并逐渐使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而不要突然停止运动。
●运动后仔细检查双脚,发现红肿、青紫、水泡、血泡、感染等,应及时请专业人员协助处理。
●做家务不能代替做运动虽然做家务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家务劳动并不能代替运动锻炼。这是因为家务劳动虽然繁琐、累人,但实际上消耗的热量是很少的,属于一种轻体劳动。
运动作为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之一,确实可以起到降糖的作用,但一定要讲究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切记安全第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cqzz/1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