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带着他的朋友来找我看病,让我帮他决定做不做心脏造影。患者男性,45岁,近半个月反复胸闷、胸痛,症状呈阵发性发作、有活动后加重倾向。他在外院就诊,做了心电图提示:T波低平,冠状动脉CTA提示冠状动脉正常。但是他一口咬定自己有胸闷,所以当地的医生还是建议他做造影。我仔细的询问了他的病史,梳理如下:起因是半月前患者的一位同事因为心肌梗死猝死,因为死者和他年龄相仿,之后他就一直感觉胸部不适。主要症状为胸闷,偶尔有隐痛,自己感觉似乎剧烈活动时加重,但是并不明确。该患者平时有高血压,服药控制良好,否认糖尿病及吸烟,有腹型肥胖。患者是足球爱好者,最近还经常踢球。不需要做心脏造影,我明确的告诉他。分析如下:1.患者比较年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不多——仅仅高血压。2.患者症状不典型:虽然主诉胸闷、胸痛,但是症状不严重,和劳力也没有明确相关性。3.患者可以耐受踢足球这种剧烈活动。4.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正常。一般来说,冠状动脉CTA的阴性预测值很高,也就是说做出来冠脉正常基本上没问题。我告诉他,他的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放松心情就好了。日常生活中,胸闷、胸痛的症状其实非常常见,是急诊就诊的第二大常见原因。据统计人群中约20-40%一生中有胸痛,年发生率15.5%。胸痛的原因也是有轻有重,从不需要处理的肋间神经痛到死亡率高企的主动脉夹层,不一而足。如何识别低危心绞痛,尤其是在不方便就诊的时候,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避免紧张焦虑。对于一些非典型胸痛的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评价,下面是孙大夫总结的自我评价“三步曲”:第一步:症状如果胸闷、胸痛的症状很剧烈,与活动相关,或者伴濒死感,或者有放射痛,那么往往是高危胸痛。如果胸闷、胸痛很轻微,持续时间很短暂,静息状态明显,活动后好转,往往是低危胸痛。第二步: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脑梗死、外周动脉病变、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越多,即使症状不严重,也要考虑高危胸痛可能,除非有明确证据可以排除。危险因素越少,比如没有任何危险因素的年轻女性,发生轻微的胸闷、胸痛,高危胸痛的可能性就比较小。第三步:活动耐力患者虽然有胸闷、胸痛,但是症状不剧烈,而且可以耐受剧烈运动,甚至是运动后症状改善,那么往往是低危胸痛。如果说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活动就有胸闷、胸痛、心慌、出汗,那么要考虑高危胸痛,应该及时就诊了。总而言之,胸痛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但是任何时候,一旦有不明原因的胸痛,还是需要及时到胸痛中心就诊,让专业医生帮你排除风险。码字不易,孙大夫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点赞、转发和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cqzz/1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