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绞痛症 >> 心绞痛初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专访陶贵周基层冠心病的分级诊疗和优化

来源:心绞痛症 时间:2022-5-13

drvoice

者按

  年10月12~15日,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会议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就心血管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期间,医声网就基层患者冠心病的防治误区、药物和介入治疗的选择等问题对锦州医院陶贵周教授进行了专访。

医声网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于其病程长、无急性发作时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胸闷胸痛发作时硝酸酯类药物通常又可有效控制病情,使得很多患者掉以轻心。您在对临床实践中做好基层患者冠心病的防治有哪些体会?陶贵周教授: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基层冠心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在迅速增长。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将基层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下来。

  医院冠心病的发病率会迅速增加?主要原因还是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预期寿命延长,老龄化的到来,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而基层老百姓对冠心病的防治知识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常见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体力活动减少、生活压力等因素都会引发冠心病。因此,想要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医院、基层医生以及老百姓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其次,缺乏冠心病的危险意识,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愈后缺乏了解。很多人认为得了心绞痛,吃两片药就没有事了,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就是说很多患者在出现相应症状后,对及时就医检查不够重视。第三,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很多患者不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随访没有从根本上,详细地、客观地对病情进行评估,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最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现状不容乐观,胡大一教授提出五大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营养处方、戒烟处方。但是,很多患者依从性差,用药期间随便停药,不坚持康复训练,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这些都是导致基层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原因。

医声网在我国,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紧急介入手术的比例还比较低(30%),很多患者对接受手术治疗还心存顾虑。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药物治疗与介入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应如何根据病情进行选择?陶贵周教授:

  对于如何选择药物治疗与介入手术治疗,医院的医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有效地开通血管。我国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率是40%—50%左右,尤其是90分钟内的再灌注率要远低于国外。

  如何提高再灌注率?首先,要提高广大老百姓对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在稳定性心绞痛期间或有急性心肌梗医院诊治。第二,在治疗选择上,急性ST段抬高医院就诊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在有实施PCI医院,直接选择PCI,或请有资质的医生到有PCI设备但不能独立进行PCI的医院直接PCI。在无直接PCI医院,如果则应在发病90分钟内,将患者转运至可行PCI的医院,及时完成转运PCI。如果转运时间要超过分钟,则应就地溶栓治疗,有研究提示如果延误1个小时进行PCI治疗与早期溶栓比较无临床收益。同时,国内外指南一致要求溶栓成功患者于3-24h转运到有PCI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果患者溶栓面积大,病情危重,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转运。此外,我们国家现在溶栓比例低主要是因为对溶栓还存有一些顾虑,比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但实际上,随着一些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使用,这些并发症都在逐步减少。因此,只要具备溶栓医院,应该争取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30分钟,迅速根据诊断条件进行溶栓。同时,现在有一次性注射的溶栓药物,转院过程中可以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所以,根据病情正确选择溶栓和介入治疗,及时开通血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率。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胜利。患者急性心梗发病到开通血管的时间越短,存活率就越高,并发症也会减少。因此,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的选择要结合病情需要以及家属的愿望综合判断。

专家介绍

陶贵周

辽宁省首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锦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心内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1.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2.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3.“双心”医学。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预防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委员、辽宁省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辽宁省中医药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血脂及代谢心脏病学组组长、辽宁省心血管病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国际循环》编委;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10部;副主编专著5本。获得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完成“十一五”、“十二五”计划项目、国际多中心项目5项,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60多名。荣获辽宁省诚信服务先进个人、辽宁医学会先进工作者、辽宁省慢病防治先进个人、“辽宁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首届“十大健康卫士”、年中国心血管医师分会优秀工作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兼任辽宁省政协委员。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医声直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cqzz/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