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绞痛症 >> 心绞痛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哈佛团队报道电针刺抑制炎症原理,中医针灸

来源:心绞痛症 时间:2023-4-5

自民国以来,中医「粉黑之争」就从未断绝过。

针灸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所基于经脉穴位理论迟迟得不到证实,但针刺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却逐渐得到了循证医学的承认。

图片来源:Neuron

年8月12日,来自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CancerInstitute)的马秋富教授带领团队(第一作者为柳申滨博士后)在神经领域顶级期刊Neuron上发表了题为SomatotopicOrganizationandIntensityDependenceinDrivingDistinctNPY-ExpressingSympatheticPathwaysbyElectroacupuncture的论文(1),利用前沿的遗传学手段探究了电针刺如何通过穴位特异性激活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反应的机制,为针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内容:

图片来源:Neuron

近20年来,尽管临床医生早已发现了电刺激能够通过控制自主神经细胞来调节炎症,但由于技术上无法精准的操纵不同的自主神经细胞亚群,其具体机制一直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研究团队因此开发了一种全新交叉遗传学策略(Intersectionalgeneticstrategy)以标记小鼠体内的肾上神经节、肾上腺、椎旁交感神经结链(paravertebralsympatheticchainganglia)和脾脏中表达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的交感神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不同区域成功标记了50%到90%以上的交感神经细胞。

图片来源:Neuron

随后,作者再进一步通过遗传学手段往这些被标记的细胞中引入了白喉毒素受体(DTR),然后注射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改进版白喉毒素PEGyDT特异性清除了肾上神经节、肾上腺以及脾脏中的被标记细胞。

图片来源:Neuron

在构建好他们强大的动物模型后,作者通过注射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发炎症,并比较交感神经细胞被移除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通过检测血液和脾脏中的炎症因子TNF-α,作者发现实验组的小鼠中LPS诱导的炎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巨噬细胞分泌了更多的TNF-α。这些结果证明移除这些交感神经细胞增加了巨噬细胞在LPS诱导下的TNF-α表达并加重了炎症反应。

图片来源:Neuron

随后,作者对这些小鼠的腹部ST25位点进行了电针刺,并在15分钟后注射了LPS。在对照组中,电针刺有效的降低了注射LPS后小鼠体内的TNF-α含量,以及显著提高了受试小鼠的存活率,并激活了脾脏交感神经元。但在实验组的小鼠中,电针刺对小鼠的治疗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这些被移除的交感神经元对电针刺的治疗作用至关重要。

对脾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脾脏交感神经元缺失的实验组中,TNF-α的表达也被大大降低了。这些数据一起说明了,ST25电针刺可以通过激活脾脏中交感神经元来预防LPS导致的炎症反应。

图片来源:Neuron

在确定ST25电针刺对炎症的预防作用后,作者探究了ST25电针刺对正在发生的炎症的治疗作用。令人惊讶的是,与ST25的预防作用相反,在炎症发生后进行ST25电针刺显著增加了小鼠的死亡率。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实验组小鼠中并没有观测到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在LPS注射后的上调,这证明这种加重的症状,还是与被移除的神经肽Y表达神经元有关。为了探究这种「反转」,研究团队阻断了被报道与LPS促炎症作用有关的α2AR受体,并成功逆转了ST25电针刺的治疗效果。证明了在不同疾病状态进行的ST25电针刺可以通过a2AR双向调节炎症反应。

图片来源:Neuron

尽管ST25无法单独缓解正在进行的炎症,但作者最后还是探究了是否可以通过其他位点的非药物治疗缓解正在进行的炎症。此前有研究报道过对小鼠大腿内侧ST36位点进行刺激可以缓解炎症,所以作者对它们的小鼠的ST36位点进行了炎症进行时的电针刺,并发现无论在注射LPS之前还是之后,ST36电针刺都能有效的降低LPS带来的死亡,证明ST36电针刺对LPS诱导的炎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ST36的治疗作用需要的电流强度仅仅为0.5mA,远低于此前ST25的3mA。

研究团队还通过研究神经元的激活发现ST36的作用是通过一条不同的神经通路-后脑ChAT+迷走输出神经元(hindbrainChAT+vagalefferentneurons)来实现的,这与ST25涉及通路截然不同。这些数据证明了不同位点,不同电流强度的电针刺所带来的神经元激活以及伴随的炎症调节是特异性的,这也给不同「穴位」效果的不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

研究意义:

图片来源:Neuron

该研究不仅发现了电针刺抑制炎症反应的细胞层面基础,还证明了跟电流强度有关,且具有位置特异性的电针刺诱发的神经反应,与此同时,作者还证实了在特定位点的电针刺会根据疾病所处的状态,对炎症进行了双向调节。

这些数据都为以后针刺相关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指导。该研究使用的交叉遗传学策略所构建的动物模型的应用也远远不止研究电针刺这么简单,这种技术在神经领域研究的应用在未来也大有可为。

延伸阅读:

该研究的出现并不是针灸在顶刊的首次发文。针灸,特别是针刺治疗作为替代疗法近年来在国内外频频露脸,多次登上顶级期刊,也引起过社交网络的剧烈讨论。

图片来源: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

年2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杨永清教授带领团队在Science子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Transgelin-2asatherapeutictargetforasthmaticpulmonaryresistance的论文(2),报道了Transgelin-2可以作为哮喘的治疗靶点。

虽然全文只字未提针灸,但Transgelin-2是杨永清教授带领团队此前在哮喘的针灸疗法中筛选出来的靶点,是一种「针灸药」。该论文的发表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中医的剧烈讨论。

如果说能否将Transgelin-2的发现归功于针灸还带有商榷,近年来在JAMA等顶级医学期刊发表的数篇论文则为针刺的疗效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图片来源:JAMAInternalMedicine

年7月29日,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著名针灸学学者梁繁荣教授带领团队在JAMA子刊JAMAInternalMedicine上发表了AcupunctureasAdjunctiveTherapyforChronicStableAngina:ARandomizedClinicalTrial的随机临床研究(3),报道了针刺在慢性心绞痛的出色治疗作用。

图片来源:JAMA

年7月10日,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KatherineD.Crew团队在JAMA正刊发表了题为EffectofAcupuncturevsShamAcupunctureorWaitlistControlonJointPainRelatedtoAromataseInhibitorsAmongWomenWithEarly-StageBreastCancer的随机临床研究(4),报道了针刺可以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后的关节痛。

这些论文也只是针刺登上顶刊的冰山一角。

无论中医粉黑之争是否有结果,这些用现代医学手段向世界证明针灸,至少是针刺的临床功效的学者,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dyy/1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