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齐娟
随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出台,全国掀起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的工作。今年的5月26日,青岛被确定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试点城市。10月8日,由青大附院牵头,青岛成立首个实体化运行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疗体系在青岛建设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建设成果?记者近日探访了多间“共管病房”以及“知名专家号源直挂”现状。
10月8日,由青大附院牵头,青岛成立首个实体化运行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不用排队,当天手术出院“共管病房”让优势资源下沉“共管病房”可谓是青岛紧密型医疗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已经推广多处。早在今年7月份,医院和医院就成立了血管外科共管病房,医院先进技术,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操持下,近10人在医院完成了各类治疗。而市南区成立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医院高水平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多点开花”,形成以市带区、多元化的“区域协同”。
青大附院与医院共建血管外科“共管病房”。
10月25日,记者来到医院,青大附院血管外科病区副主任刘军军早上7点半就来到了这里,当天,他要完成5台彩超引导下的下肢静脉曲张的局麻微创治疗术。“共管病房”实行双主任制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平时手术、会诊、医院进行。一些在青大附院预约不上专家号或者等不到床位的患者都可以在市南区找到。“患者找到我之后,医院医院做完,然后在医院住院等待手术。过几天我再去那里进行查房和给他们设计手术方案,设计完方案第二天就可以做上手术,效率非常高,也减少了患者等待的时间。”刘军军告诉半岛记者。
患者在医院,当天手术完便能立即出院
等待患者手术完之后,还可以到青大附院进行复诊检查,之后再转到医院进行康复,在这种双向流畅转诊的模式下,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医院的收费标准,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来自潍坊的王大爷今年65岁,因为静脉曲张来青岛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刘军军。经过综合考虑,最终,王大爷的手术被安排在了医院。经过几天的检查准备,10月25日当天,刘军军团队为其完成了超声引导下的静脉曲张微创手术,1个小时,当天上午做完王大爷就可以出院回家静养康复。“真是太方便了,医院做,我得排好久,现在同样的手术水平我可以提前很多天做上手术,这种模式太好了。”王大爷告诉记者。
据了解,截至目前,医院累计接收下转患者10名,开展手术50台以上,上转青大附院患者累计15名,取得良好效果。
刘军军团队在医院一天完成5台静脉曲张微创手术。
“共管病房”全市多处开展完善区域医疗结构布局“实际上,这种模式也是紧密型医疗体系建设的一个环节,而且很适用,医院、医院医院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为患者完成一场智慧型的就诊方式。”医院副院长洪光晨告诉记者。
不仅在市南区。崂山区、李沧区以及西海岸新区几乎都在纷纷开展这一模式。
在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9月份开始,该中心和青大附院崂山院区上下联动,建设“共管病房”、“预约转诊机制”、“共管药房”等等。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于雪莲介绍,青大附院神经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的专家会定期排班下沉社区进行患者的首诊、会诊。中心留出约10张床位用来患者的集中收治。“医院、医院的定位不一样,医院集中收治危急重症患者,遇到这种情况,社区要往上转诊。然而一些慢病或者度过危险期的患者,则可医院进行治疗或者康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增加基层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才能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于雪莲告诉记者。除了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子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家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院也形成崂山紧密医疗合作体系,共同完成崂山区患者就诊医治新布局。
近日,在李沧永清路医院住院的毕女士即将康复出院,她激动地说:“非常感医院与永清社区卫生中心设立的综合病房医护团队,在这里,我得到了非常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在医院的优质服务,又温馨,且省去了很多麻烦,真切希望这项利民政策惠及更多人。”
一位60岁老人经常出现胸痛,每次疼痛时间很短。永清路社区卫生中心签约家庭医生王伟主任任详细询问病情,根据老人的状况和既往病史,建议到社区就诊,给予心电图检查后收入医联体综合病房。患者入住后,八医综合病房团队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患者近期发作性胸痛症状明显,每次持续数分钟且伴大汗,结合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化验检查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发生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在给与积极治疗的同时,团队从老人病情的发展、预后,从老人的风险和获益认真、细致、耐心的分析,打消了老人的顾虑,同意转八医心内科行介入治疗。综合病房团队立即联医院基层医疗服务科孙静波主任和心内科曹庆博主任,给与安排好病房并于社区直接办理八医入院手续,安排院内救护车由综合病房团队护送医院心内科病房。最终顺利完成手术。
这是紧密型医联体在李沧区实施中的缩影,医院与社区卫生之间流畅、快速、安全、有效的桥梁。医院以建立联合病房,采取“医生+护理+医技”团队整建制下沉社区,实行同质化管理模式,把双向转诊制度落到实处,实现了优质资源常态化下沉和技术支撑辐射,双向联动。
知名专家号源直挂社区看病能直接到医院检查8月份,青岛市首个青大附院“知名专家号源直挂”服务落地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使用身份证、医保卡或青大附院门诊就诊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挂号, 10月30日,记者来到了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70岁的孙旺盛有着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当天下午他来到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拿药,恰巧遇上青大附院心内科的专家坐诊,专家针对他的用药情况给出指导,并表示在社区就能开具青大附院检查、检验单,医院和排队等待的苦恼。
不仅如此,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计,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占门诊就诊量60%以上,特别是2型糖尿病,因其早期症状隐匿而不能引起老百姓地重视,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引发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为此,市南区卫生健康局与医院合作,分别在辖区内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糖尿病规范诊疗中心,实现了糖尿病规范诊疗中心在市南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市南区还创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青岛市首个“1+1+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心作为医疗服务的最基层‘单元’,在原有家医团队基础上加入医院、医院专业医生,重新构建三层级、整合式、纵向联动的‘1+1+1’家庭医生队伍,提供更为针对性的签约服务。”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顾枫介绍,家医团队成员通过 市北区积极筹备医院(青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联合病房建设。
多种创新医疗模式先行青岛紧密医疗体系建设走在前列除了共管病房,知名专家号源直挂等,青岛市卫健委医政处副处长郭尚林介绍,市南区医疗健康集团工作亮点还包括创新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基层糖尿病规范诊疗中心,疾控机构参与,由青大附院牵头制定糖尿病建设规范和诊疗方案,通过统一门诊药品目录、建设中心药房,免费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考核评估等。此外,市南区创新基层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全周期培训新理念。积极融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基层人才可复制推广的培养机制。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定期轮训培训,分别制定不同层级标准化的全科医生培训能力提升方案,实医院同质化管理等等。
“未来,青岛将进一步落实支持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工作要求,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不断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持续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体制更加科学,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服务模式更加优化,医疗资源供需更加匹配,就医格局更加合理,居民就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郭尚林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了解到,青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逐步“全面开花”。市北区积极筹备医院(青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联合病房建设。10月20日上午,医院(青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宝义主医院内二科病房进行实地考察,医院医院参与查房,培养呼吸专科人才,进一步提高临床服务能力,逐步达到医疗集团内部呼吸内科疾病的同质化管理。
10月21日,医院派驻莱西市医疗集团第二批名专家正式入驻莱西。医院本次派驻专家包含精神心理、麻醉、耳鼻咽喉、心内、内分泌、呼吸、肿瘤、中医、急诊、脊柱外、神经外、肝胆外、泌尿外、疼痛、妇科、产科、眼科、口腔、皮肤、医学检验、病理、超声、药学、护理、行政管理等25个专业。即日起,专家们将在医院开展门诊坐诊、病房查房、示教、手术等工作,让莱西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dyy/1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