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超声低频渗透疗法是借鉴于传统敷贴疗法和现代医学的透皮给药疗法属于同一范畴,其特点是通过超声中频药物导入仪输出超声脉中波群促进硝酸甘油经皮透入人体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避免由于口服或注射用药引起的代谢循环形成血药浓度与药物的半衰期并增加肾脏的负担,通过超导靶位透射使药物进入局部组织器官形成局部组织药物浓度,发挥并保持药物的最大治疗作用,此外,还可减少给药次数,减轻副作用。
关键词:渗透疗法;靶向给药;不稳定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引起心肌的缺血缺氧从而造成心绞痛发作,超声低频渗透疗法是通过超声低频药物导人仪输出超声脉冲波群促进硝酸甘油经皮透人人体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
一直以来皮肤作为局部给药的一条途径用以治疗一些皮肤类疾病和风湿类疾病,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与现代医学的透皮给药系统一样,经皮给药比传统给药方式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传统经皮给药存在的缺点是被动扩散渗透,疗效缓慢,不能够将药物疗效直接显现。
经皮给药方法被称之为第三代给药技术,它避免了传统给药(口服或注射用药)方式对肝肾的负担。传统方法给药后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并形成血药浓度,通过微循环全身组织分布,形成有效组织浓度后,发挥全身作用,由此增加肝肾代谢负担,药物随着尿液排出而导致利用率降低等缺点。
超声低频导药仪是靶位精确给药的治疗技术。通过物理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超声低频导药仪原理:
超声低频导药仪疗法系将药物加人接触剂中,利用超声波对媒质的弥散作用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把药物经过皮肤或黏膜透人机体的治疗方法。超声低频导药仪是将低频超声与电致孔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综合叠加应用,首先通过电致孑L和超声空化对流作用,使皮肤和组织膜结构的脂质颗粒由无序变为有序重新排列,细胞空泡化,从而产生潜在的可逆性的水性生物通道,通透性增加,药物在超声波微流的对流转运作用和辐射压和离子导入作用,药物粒子获得定向转运的动能,药物分子和粒子沿着声波传播和离子导入方向运动,通过产生的生物孔道,将药物直接送达到病变部位,并且能够促进了药物分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转运,单向导入深度和宽度可达8~15CM。
超声低频导人药物特点:
年8月美国著名科学杂志《PopularScience》称该方法为“第三代”给药方式,全美项最具创新意义的科技成果”,该方法同时获得的了年千禧科技奖。该项目的开展简单方便只需超声低频导药仪和超声耦合剂中介媒质,该法的特点有:
①超声和药物综合作用,超声透入疗法不仅能将药物透入体内,同时保持原有药物性能。
②超声透人疗法是将整个药物分子透人体内,所用药源较广,不限于电离和水溶物质,可以根据药物性能配成水剂、乳剂或凝胶剂等作为接触剂被透入。
③与传统给药方式对比,它可以使药物在病变靶位组织内形成高浓度聚集区,保证了药物疗效,同时避免口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破坏,也避免了传统静脉和口服给药方式药物必须通过血液(血药浓度)才能到达病变部位,减少了肝。肾损害和对正常组织的损害等优点,真正的做到了高靶位浓度,极低血药浓度。
④无电刺激现象,不发生电灼伤,操作简便,安全、几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是对传统给药观念的重大突破。
临床应用:
对皮肤预处理,增加通透性。药物贮库:改性纤维网织材料为骨架,将硝酸甘油粉末、透皮促进剂附于材料中。将药物贴片粘在治疗头上,通过绑带将治疗头固定于胸骨前区。按下开始按钮,即开始治疗。(设定治疗时间)治疗结束后自动停机。
作用与优势:
靶向给药、给药速度快、起效快、作用直接。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总用量(全身药量1/5)。提高疗效:无血药浓峰谷变化,避免毒副作用。药效稳定持久。适应范围广: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无痛、无创、方便、安全、无交叉感染。
总结:
通过临床应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引起心肌的缺血缺氧从而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对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引起的心肌梗死得到了有效的避免,通过超声低频药物导入仪输出超声脉冲波群促进硝酸甘油经皮透人人体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dzd/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