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绞痛症 >> 预防心绞痛 >> 正文 >> 正文

专访丨周宁教授谈中国冠心病患者抗心绞痛的

来源:心绞痛症 时间:2021-2-23
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年11月22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心血管年会”在“金陵古城”南京完美收官。大会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周宁教授带来由其主持的一项系统性、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中国冠心病患者抗心绞痛的治疗比较”的精彩汇报,为进一步了解该项目,特邀周宁教授接受小编的采访。

Q1

周教授您好,学习完您在这次大会上的精彩汇报之后,广大医疗工作者想要对这项研究做进一步了解,您为什么会选择武汉开展这个项目?

周宁教授

众所周知,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武汉是新冠病毒的发现地,依靠全国各地众志成城,一起攻坚克难战胜了疫情。如今武汉已经全面复工复产,正常的学术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得以开展。本次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医院为主要研究基地,开展的关于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的真实世界研究。这项研究由本人牵头,联合陈娟教授和李平教授共同发起,涵盖了12万例患者的8年以上随访。

至于为什么选择武汉?首先,武汉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作为中国的天元之城、九省通衢,武汉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因此真实世界的数据来源广泛,样本基因以及各项研究数据更具代表性。其次,作为享有盛名医院和国内最顶级的医疗机构,我们有能力和资源在武汉完成这项包含12万患者的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并获得真实可靠、完整准确的数据。

Q2

还要请教您一个问题,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真实世界研究,它对咱们的临床诊疗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周宁教授

我国是一个心血管疾病患者存量大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包含万脑卒中患者,万冠心病患者,万肺心病患者,万心衰患者,万风心病患者,万先心病患者和2.7亿高血压患者。年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0%和43.16%。心血管疾病已经超过肿瘤成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疾病死因,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迫在眉睫。

冠心病是国内患者心衰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冠心病的诊疗策略以血管重建为基础的药物治疗为主。在药物治疗中,硝酸酯类扩张冠脉的药物是改善患者症状的主流的治疗方式,但是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患者的长远的病死率。

尼可地尔是临床应用抗心绞痛的一种药物,尽管临床应用范围比传统硝酸酯类药物小,但具有不可忽略的临床价值。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在真实诊疗世界中,相对于硝酸酯类药物或其他种类的对照药,尼可地尔在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扩张和改善冠脉痉挛外,能否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Q3

临床实验上面,我们经常听到的是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真实世界研究作为一个新型的研究方法,希望周教授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周宁教授

真实世界研究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临床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是一种综合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的方式。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实验(RCT)是一种理想化的临床研究,把患者严格按照某种变量来加以分组,并严格按照随访计划和干预措施来进行追踪研究和数据处理。随机双盲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临床的真实情况和理想情况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临床研究方法来描述真实世界的情况,我们称之为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Study,RWS)。真实世界研究的特点在于更贴近临床的实际情况,入组标准相对于RCT更宽泛,但是对于研究数据的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在本项真实世界研究中,我们三个中心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分析,保证了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Q4

好的,我们听到之后受益匪浅。我们了解到以患者为中心是真实世界研究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难点。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周宁教授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以患者为中心。首先要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针对我们三个中心患者非常多的情况,我们以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等诊断名词为关键词来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筛查出12万-15万患者,但不是所有患者都符合本项研究的标准。因此在数据的前期处理方面,我们花了大量精力保证患者的住院信息、检查、化验等各项数据录入完整和准确。这是我们保证数据质量第一个关键步骤。其次,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有一个强大的、非常得力的统计分析专业队伍来处理本项研究的海量数据,从而真实完整的挖掘患者临床表现和数据表面现象背后的事实真相。这两点经验是我们完成本项真实世界研究的保障。

Q5

听完周教授的介绍,我们有了解到周教授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请周教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吗?

周宁教授

我们的研究仍然进行,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前期结论。尼可地尔这类药物被认为是单纯的抗心绞痛的药物,我们对它的其他临床获益是知之甚少。通过本次包含12万患者、8年以上的临床随访的真实世界研究,我们得到很多令人surprised的数据,包括对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我们对12万人群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后,得到了一些不同于以前的结论。比如在使用尼可地尔类药物后,相比硝酸酯类药物,患者在卒中和心肌梗死的远期发生率方面有额外获益。反过来说,如果在尼可地尔和硝酸酯类药物间进行抉择,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尼可地尔这类药物来减轻患者远期的心肌梗塞和术中发生的风险。

Q6

基于这样一个大数据、大样本库,相信您后续还会有相关研究,可以请您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后续的研究方向吗?

周宁教授

现在研究还没有结束,我们仍然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深度的发掘和剖析。本研究已经得出的结论是尼可地尔和硝酸酯类药物在组间分配上对冠心病患者在总的死亡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并且都没有明显的降低冠心病患者远期病亡率。但是在某些临床亚终点,包括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亚终点方面,相较于硝酸酯类传统的抗心绞痛、抗冠脉痉挛药物,尼可地尔具有一定的优势。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尼可地尔在各个设定的临床亚终点方面的获益性,包括安全性、肝肾功能、血压方面以及一些我们还没有发现,但数据上已经有提示的方面,我们将深度分析这些临床亚终点,同时进一步深度挖掘它的额外获益,包括独立于扩管、解除痉挛和心脏以外的获益。目前我们还没有得到确切结论,但是有一些比较让我们惊喜的数据正在分析之中,相信在短时间内可以拿出最终的报告。

Q7

感谢周教授的分享。除了实时追踪您在心血管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我们也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yfxjt/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