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是老年病?错。对多数人来说,血管从20岁就开始变硬了,胖孩子血管硬化开始得更早。我国6~17岁的儿童中,接近1/3体重超标,他们的血管更容易“早衰”。
血管硬化虽然深藏不露,但其危险性不容小觑,冠心病、中风都与它有关。今天教你一个简单动作,测一测你的血管。
握拳30秒测出血管弹性
灵巧的双手,不仅能洗衣、做饭、游戏、工作,还是身体自带的血管健康“检测仪”。
测试方法:
双手握拳30秒,打开后看看手掌变白的现象,是否会马上消失。
测试结果
很快复原,血管健康
握紧拳头时,手掌的血管会受到压迫,血液流通被阻断,手掌会因此变成白色。手掌松开后,血流恢复,如果变白部位很快恢复原来的肤色,表示血管健康、弹性好,血液循环正常、末梢神经比较灵敏。
30秒以上复原,警惕动脉硬化
如果需要30秒以上,手掌肤色才能恢复,就要当心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就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进而出现血管内的“管道”变窄,影响供血。其形成过程相当缓慢,不同部位的血管硬化,表现也不同。
血管变“脆弱”,后果很严重
如果测试结果显示血管硬化了,你就更需要留意以下器官的情况。
1心脏冠状动脉硬化,让心脏缺氧
心脏“御用”的血管——冠状动脉一旦硬化,就会引起冠心病,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表现为胸闷、心绞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
脑动脉硬化,可能脑出血
脑动脉硬化,会出现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等。遇上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造成的血压骤然升高,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它和脑血栓都属于中风(脑卒中)。
3
颈动脉硬化,容易脑梗
颈动脉硬化易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会让人经常感到头晕、目眩、记忆力差、失眠或嗜睡等症状。
若硬化了的颈动脉斑块脱落,随血流阻塞动脉血管,就会造成脑血栓,出现失明、言语不清、瘫痪等表现,甚至威胁生命。
“三高”人群,尤其应警惕此类疾病的发生。
4
肾动脉硬化,出现蛋白尿
肾动脉硬化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会有微量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有泡沫,医院做相关检查。
6个元凶加速血管硬化
动脉硬化通常在20岁左右就开始了,到了中老年往往会加重、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但下面这些坏习惯,会让血管加速“老化”,提前变硬。
1
吸烟、饮酒
主动吸烟和二手烟,都会损伤血管,增加血管硬化的风险;大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引起心肌梗死和脑卒中,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及时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限制饮酒量也十分重要。
2
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更高,血压过高又会损伤血管。所以,不能根据头晕、恶心等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控制血压,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3
生活不规律
生活规律是指每天作息定时定点,所以不是睡够7~8个小时就能称之为生活规律、不缺觉。经常熬夜会扰乱生物钟,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损,影响血管及全身健康。
4
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脑动脉硬化。因此,控制体重对保护血管很重要。
5
高盐饮食
食盐摄入量增加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特别重要的一个原因。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必须从日常饮食着手,降低每餐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6
胆固醇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会损伤血管,使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健康人群“坏胆固醇”应该低于3.4毫摩尔/升,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在1.8~2.6毫摩尔/升以内。
护血管,也要“投其所好”
年轻时出现的血管硬化,血管壁只有少量的脂质沉积。此时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血管的硬化是可以“逆转”的。
不过,你要先了解血管喜欢什么,才能“投其所好”。
1晨起称称体重
每天早上排尿、排便后的体重数值比较准确。
体质指数(BMI)一般建议最好控制在18.5~24,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属于肥胖。BMI超标会增加心脏负担,对血管壁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体型偏胖的人每天称体重,早察觉肥胖苗头,并及时改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预防超重和肥胖,保护血管。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
2
早餐喝杯豆浆
豆浆不仅美味,还富含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有益血管健康。
打豆浆时最好多加几种食材,除了常用的黄豆,还可以加入黑豆、红豆、绿豆、花生、芝麻等,喝豆浆时最好别加糖。
3
每坐1小时,活动10分钟
久坐会减缓机体新陈代谢速度,一些物质消耗不掉,便会在血管壁沉积下来。久坐者大部分是脑力劳动者,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导致血管长期收缩并由此带来伤害。
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10分钟,眺望远方、拉伸四肢、散步等舒缓运动均可。
4
午餐吃点蒸鱼
鱼肉脂肪含量较少,却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能改善脑细胞、神经系统功能,还能延缓动脉硬化进程,保持血管弹性。
烹调鱼类时最好不要煎烤油炸,清蒸鱼清淡少油,最能体现鱼肉的优点。
5
多做有氧运动
运动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不断更新细胞,有助增粗血管并维护弹性,使小血管的数量增加。
少开车、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下班时间比较宽松时,可提前两站下车,步行回家,都是增加锻炼量不错的方法。
此外,如果每周能做到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慢跑等,护心效果会更好。
6
晚餐喝碗杂粮粥
五谷杂粮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晚餐时建议喝一碗杂粮粥,搭配木耳、海带、芹菜、香菇等,保健血管效果更佳。
最后,想提醒的是,因为血管可能从儿童期就开始硬化,所以最好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
完美沙蒜软胶囊
为何“心脑肝”同步调理?
肝脏是人体的生命器官,承担着化学合成、免疫、储存等多种十分重要的任务,如果肝细胞内充满脂肪,肝细胞外被脂肪包裹,就必然影响正常的肝细胞功能。在发生脂肪肝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人体就会发生很多种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我们常说,腰带越长的人,必然生命越短。
完美沙蒜软胶囊正是根据传统养生原理,运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等国际先进技术,提取了沙棘、大蒜和银杏等药食同源植物的有效成分,并经过科学方法配制而成。
1、沙棘油是以沙棘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加工而成,沙棘中含有黄酮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多酚类、植物醇、萜烯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而沙棘油中含有其中的多种物质,是集沙棘生理活性成份最多的沙棘提取物。沙棘油有生命的软黄金之称。沙棘油的主要功效:降低血脂和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机能,预防因高血脂诱发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中风、肝硬化、胆结石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消除自由基、抗氧化,从而延缓衰老;具有消炎、抗溃疡作用,能修复消化道的炎症,养胃健脾,增加胃肠粘膜功能,调节胃肠植物神经和消化功能,从而增强营养的吸收;具有抗辐射作用,对心脏、脾脏、肝脏、肺和骨髓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高机体的耐寒冷、抗缺氧、抗疲劳能力;具有抗癌作用,能阻断N—二甲基硝胺的致癌作用,阻断丙形肝炎病毒、黄曲霉素等致癌病毒或病菌的侵害,预防癌细胞形成。
2、大蒜油含硫化合物—大蒜素(甲基烯丙基化三硫化合物)是大蒜油的主要活性物质,还有阿霍烯、含硒化合物、多种活性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即SOD)等。具有卓越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解毒、清除自由基以及恢复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等功能。大蒜油的主要功效:大蒜油中的大蒜素具有较强的抗霉菌、细菌和病毒能力,有调节血脂、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阿霍烯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抗血栓形成剂;二烯丙基化三硫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血液溶解纤维蛋白活性、降低血脂和扩大血管作用;多种活性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能特异性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歧化分解,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3、银杏叶提取物含有银杏黄酮、二萜内酯、有机酸、酚类、醇类等活性功效成份。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功效。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功效:银杏黄酮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明显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具有降血脂作用。槲皮素具有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的作用。能降低血管阻力,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黄酮甙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双黄酮、黄酮醇等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功能。银杏内酯具有明显的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大脑和心肌局部缺血有保护作用;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的代谢,保护脑免受缺血引起的低氧损害,从而有助于改善记忆和脑功能不全或与年龄有关的系例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健忘、乏力、疲劳、体力下降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yfxjt/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