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绞痛症 >> 心绞痛初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核心使命2022心有藏蓝魂无处不枫

来源:心绞痛症 时间:2023-3-15

来源:南岗警事

杨忠全,年7月生,大专学历,毕业于黑龙江省警官学校,年分配到南岗分局哈双路派出所工作,管辖红旗满族乡东升村32年,一级警长,先后立三等功一次、市局嘉奖六次、优秀公务员三次。

“32年,说说其实就是个数字,但细琢磨,我从东升村村民口中的‘小杨兄弟’到后来的‘杨叔’,直到现在变成了孩子们口中‘杨爷爷’,我的青春与人生就这样在这块土地上走过32载。常年走在农村,你就知道风有风的气味,人有人的情味,风越闻越上瘾,人越处越走心,在这里我心踏实。真要说扎根基层,可能就是我们的心,根连在一起吧!我喜欢他们的淳朴,他们也懂得我的真情,我敬佩《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这可能就是我所认为的‘有意义的事’!”哈双派出所杨忠全常这样说。

从乡间炕头到老杨警务站,为的是走进百姓心

杨忠全是88届黑龙江省警察学校的学生,90年毕业后就分配到哈双派出所工作,一干就是32年。当初同班同学有的去机关工作、有的去城区派出所,他是唯一一个被分配到农村派出所的,怀着懵懂的心,来到这里。“看到荒凉的大地,崭新的警服走一圈就满是尘土,对比同学们工作环境的光鲜亮丽,自己的心是有些失落的,但工作是不能掉地上的,一辆“二八”车,百姓炕头去唠嗑。”杨忠全一边笑谈说,一边指向警务站角落里的一辆自行车。

那时候也没有警务站,更不是现在的信息时代,要想治安好,全靠着“人熟为宝”这四字法宝,就得坐到炕头上跟他们心贴心、话家常,你真为他好,他才能真为你。那年,老杨还是小杨,赶上雨天接到警情,这是一个小姑娘报的警,他说她的父母因为父亲赌博成性大吵一架,母亲一怒之下回了娘家。但是父亲恶习不改,这一天又去赌博,扔她一个人在家,小姑娘饥寒交迫无奈之下报警寻求帮助。派出所距离出警地金星村十多公里,还下着倾盆大雨,但是想到小姑娘的可怜无助,杨忠全就立即通知村委会联系小姑娘的父母,他蹬上大“二八”就踏上去金星村的路。那一天暴雨滂沱,那是车轮硬推着泥路过来的,到孩子家里,他湿着身子,给小姑娘先做了饭,又找回了孩子的父母,对他们进行批评,苦口婆心的劝解孩子父亲,往后他没事又继续观察了一段日子,看孩子爸是真戒赌了,这事才算踏实了。“那次的事我收获两样珍贵的财富,一个是村里人的信任,还有就是一个懂事孝敬的干女儿。直到现在每到年节孩子都会过来看我这让我很欣慰。这么多年来我用一颗真诚心和老百姓相处,很多人也都成了我的亲人。过去,有几次机会能离开这里到别的岗位工作,要说为啥没走,是这种警民情的纯真,让我放不下。”杨忠全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从橄榄绿到警察蓝,不忘的是来时路

老杨总说:“我没有什么高深阔论,记得当初87年我还是懵懂少年,之所以选择去读警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看了一部剧,听了到了那首歌,那首歌叫《少年壮志不言愁》。现在时代变了,人和事都跟那个年代不一样了,警服都换了几茬,歌唱警察的歌也出了好多,但我就是心中总有那个旋律,听听眼睛就会湿、心里就会颤。”近些年,随着辖区内中青年出去打工,出现了很多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老百姓农忙时找他,生病时找他,孩子淘气也找他,杨忠全却始终坚持着自己“有求必到、情到义到、办得周到”的为民处事准则。去年夏天的一晚,东升村王淑清老人突发心绞痛,家里留守的小孙女惊慌失措拿起电话打给了老杨“杨爷爷,我快救救我奶奶吧!”为了不耽误时间,听闻后,他一边联系,一边立即驱车从家赶医院抢救,老人是脱离了危险,老杨的高血压却犯了,医院。老人儿子闻信从外地赶回来,刚见面就要给老杨跪下道谢,老杨一把扶住:“咱们处了怎么多年,你杨叔这点忙我还不会帮吗?这是见外了。”

东升村村民王路江二女王丹凤,因当初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王路江随即跑往外地打工多年,现在女儿王丹凤18岁了还没有户口,无法打工生存,王路江愁坏了。他已举家迁移外地刀工多年,跟老杨也不熟,就是听村里人说找老杨试试吧,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了杨忠全。杨忠全一听二话不说,马上联系上级部门,按照政策要求为王丹凤补办了相关手续,不久落了户。王路江激动的要杀猪宰羊请老杨,老杨只说了一句:“孩子的事别耽搁,国家有政策,等孩子办喜事,你告诉我,我会去。”这样的桩桩小事,32年里根本就数不过来,老杨也记不住了。也就是这些点滴的积累,丝丝感情的沉淀,成就了百姓口中那赞不绝口的:“俺大哥这人讲究、仗义,给老百姓竟办好事,这些年了,谁不知道,俺亲哥一直没变!”。老杨却不以为然,摆摆手,点起了一根烟。

从百姓事到自己事,活的是意义人生

“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上学那年,差的学费有的还是村里给凑的。农忙时我回不去,有些活也都是大家帮衬家里干的。现在有这个机会能够换个方式回馈,我心里觉得挺痛快。真要说点什么,我就是觉得把百姓事当做自己的事,啥事就都能去想办法办了!”说到这里老杨笑了,看到的是朴实漆黑的外表下那坦荡高洁的内心。

今年,疫情撞上了立春,农民靠地吃饭啊,春耕可是头等大事,不少乡亲给他打电话倾诉采买不便的苦恼。“忠全啊,我家那老儿子今年要结婚,这地种不上,年末这彩礼可拿啥过啊!愁死了!”“老杨大哥,这孩子下半年学费马上要交了,都指着这点地儿呢!可咋整啊!”这些事他都一一记在了心上。哈尔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57号公告后,他立即和所领导商量,想为村里多家农户开展“代办服务”,不过不是办理户籍业务。得到支持后,他带着几名农户代表去为全村购买种子、添置春耕的用具,跟疫情抢春耕的时间。采买后,他还带头组织对采买物品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待消杀完毕后,再安全运到东升村余名焦急等候的农户家中,激动的等候。“哎呦,这老杨大哥给咱们种子全捎回来了,这效率杠杠的,啥也别说了!大哥晚上在这吃猪肉。”随着拖拉机开进院,家家户户都领取种子、化肥、机油等农用物品,可能别人看不到,但老杨的笑比这家家户户的喜悦更灿烂!

“扎根乡村数十载,沃野已育金盾牌!”随着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老杨有了自己警务站,村民却都亲切称呼这里为“老杨那旮旯”,有啥事都信任他,也都去找他,家里喜事请他杨叔,过年杀猪找老杨兄弟,邻里吵架找老杨大哥,村里大事必须找杨警官!老杨说话大家都听,因为他的话在百姓心中有“份量”!

最后还是想通过对老杨的真实感受为结尾,所谓枫桥经验,在老杨这里做到了“有事找老杨,小事他来解、杂事他来决、事事别出村、警与民关切。”没有枪声也是战场,没有硝烟也是较量,这种公安队伍里于无声处写辉煌的无数个“老杨”,正在用‘有意义的事’定义警徽的伟大,用生生不灭的警魂,护卫每一个属于百姓的‘枫桥’!

撰稿丨迟强

审核丨曹巍

签发丨成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cqzz/1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