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氧)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而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胸前疼痛或压迫感,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左肩、上肢、颈或下颌部,持续数分钟,经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此类综合征95%-99%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其它可以引起心绞痛的冠状动脉病尚有冠状动脉炎症、栓塞、结缔组织病、创伤、先天性畸形及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严重贫血致冠状动脉灌注不良等多种。
X
病因病机
心绞痛大多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冠状动脉痉挛亦是心绞痛发作主要因素。少数心绞痛可由非冠状动脉因素引起,如严重的主动脉瓣病变、肥厚性心肌病、严重贫血等。
临床表现
心绞痛症状包括下述五个方面:诱因: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发怒、过度兴奋)、寒冷、饱食、凌晨、吸烟、贫血、休克;部位:胸骨后(上、中、下段)、左心前区、上腹部。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左腕、中指、无名指、小指,有时放射至咽部、颈部、牙齿、上颌部、下颌部、左肩胛部、右前胸、少见放射到大腿、髋部、肛门、头部。范围无清楚界限,小如一拳,大如一片;性质:呈压榨、堵塞、憋闷、窒息或紧缩等样的钝痛,也可有烧灼感,偶伴濒死恐惧感,疼痛可轻可重,少数仅有压力样不适或发闷感,可伴呼吸困难、晕厥、出汗等症;持续时间:疼痛发作由轻到重到缓解,原位站立数分钟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2分钟缓解,很少含服后超过5分钟才缓解者;典型心绞痛是突然发生的位于上、中段之后,或心前区(占50-75%)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可伴濒死的恐惧感。重者伴冷汗,多数在发生前常有劳累、情绪激动,饮餐、受寒、气候骤变等诱因。少数可由心动过速、吸烟、低血糖状态诱发。疼痛历时1-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可缓解;不典型疼痛部位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上腹部,放射至颏、下颌、左肩胛部或右胸。疼痛程度可很吧或觉闷胀感;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胸闷;嗳腐吞酸;刺痛;血压高者;心悸;喘息不能平卧;嗳气;脘腹胀闷;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气短;痰浊蕴久化热者;热伤浸液而口干;便秘者;见胸痛彻背;四肢厥冷等;为胸痹重者;见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脉沉微欲绝者;乃心阳欲脱之危候;痰热内盛;怕冷;心烦不安;胸闷胸痛;多梦;喜太息;四肢发冷;伴心慌;胸闷如压;胸部憋闷;四肢发凉;并有放射痛;两胁胀满;胃纳尚可;伴憋气胸闷;心前区憋闷;惊悸;胸膺部陈发性疼痛;寒凝心脉与痰浊阻络者;偏于心肾阴虚;胸憋;偏于气阴两虚者;体态过胖;痛向左肩背放射;血瘀主证明显;喜长叹息;糖尿病患者;胸阳不振;胸闷及胸部隐痛;阵发性心区疼痛;心前区闷痛紧束感;心前区陈发性刺痛;恶寒背冷;吐后痛减;心胸刺痛彻背;服硝酸甘油后疼痛无明显减轻;每次持续2-3h;常在夜间或熟睡时发生;每周发作2-3次。
舌苔厚腻;脉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脉细弦;苔薄黄;脉弦滑;舌质紫暗;脉沉迟;舌苔薄白;可无特殊体征,或有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降低,第三心音,第四心音,房性或室性奔马律,心尖可听到收缩期咯喇音或/及收缩期杂音(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所致),第二心音逆分裂,交替脉,心尖抬举样搏动,肺底湿啰音等;表情焦虑,皮肤苍白或出汗;血压可增高或降低;心率正常,增快或减慢,可有房性或室性奔马律,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交替脉或心前区抬举性搏动等;脉沉;舌有瘀点;舌浅紫;舌下静脉紫暗而粗;脉细弦涩;时有结脉。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心电图:
·静息心电图:心绞痛未发作时,约50%以上病人心电图正常,或为陈旧性心肌梗塞改变,或为非特异性ST-T改变,有时呈束支传导阻滞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病人可见ST段水平或下斜性下降0.1mv以上。
·动态心电图:与静息心电图一样,出现的ST-T改变并非是特异性的。
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肌灌注显象:对冠心病确诊和受累血管定位有重要意义。可见缺血区灌注缺损。
超声检查:室壁增厚率下降或运动异常时,提示存在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造影可明确狭窄部位和程度,对诊断和指导介入性治疗有重要意义。一般管腔直径缩小至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可引起心绞痛。
血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异常。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和体征。
心电图诊断
·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在以R波为主的导朕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者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即可诊断。
·发作不典型者,需作心电图负荷试验,诱发心绞痛发作可确诊。
·复查心电图或24-72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出现缺血性ST-T改变。
·诊断仍困难者可作放射性核素检查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阳性发现可诊断。
分型。可分劳力型、自发型及变异型,或分稳定型及不稳定型。
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
心脏神经官能症。
急性心包炎。
胁间神经痛。
其他胸腔脏器引起的心绞痛。
不典型胸痛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食管疾病。
·溃疡病。
·肝胆道疾病。
辨证论治
心血瘀阻
·证候: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期,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方:丹参饮合桃仁四物汤加减
·加减:胸痛甚者,加降香、郁金、延胡素;胸胁胀痛者,加柴胡、川楝子;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党参;痰瘀互见者加半夏、胆星。
痰浊壅塞
·证候: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肝,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主方:瓜蒌壅白半夏汤加味
阴寒凝滞
·证候:胸痛彻背,疼痛如绞,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暗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主方:当归四逆汤化裁
·加减:若心痛较甚,以至彻背,加乌头、附子;若痛剧而无休止,肝肢冷汗出者,此为阴寒极盛,胸痹之重症,即刻含服苏合香丸;若兼瘀血之象,加丹参、延胡素。
心肾阴虚
·证候:胸闷且痛,心悸盗汗,虚烦少眠,腰酸膝软,耳鸣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主方:左归饮加减
·加减:若心阴亏虚见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者,加麦冬、天冬、酸枣仁;若胸闷且痛者,可加川芎、郁金、赤芍;若阴虚阳亢者而邮头晕目眩者,可加女贞子、钩藤、生石决、牡蛎、鳖甲。
气阴两虚
·证候:心胸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红或有齿痕,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阳,活血通络。
·主方:炙甘草汤加减
·加减:若胸闷胸痛者,可加丹参、三七、郁金、川芎;心烦不眠者,加炒枣仁、夜交藤。
阳气虚衰
·证候: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质白或紫暗,脉学细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主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加减:若心痛较剧,面青肢冷者,加用川乌、细辛;伴水气凌心,喘促水肿者,加真武汤、猪苓、车前子。
卫民医药精诚国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yfxjt/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