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绞痛症 >> 预防心绞痛 >> 正文 >> 正文

这样的心绞痛一定要当心

来源:心绞痛症 时间:2017-10-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1-2],与急性心肌梗死一样,都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往往达30分钟),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偶尔可在睡眠中发作(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恶化型),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仅出现短暂或不完全性胸痛缓解。

发病机制

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的发病机制[3-5]是在炎症因子的诱导下促使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的状态。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的过程中相关的炎症因子含量较高,特别是在斑块破裂处和不稳定处,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的高于稳定斑块,加速斑块的活化,促进血栓形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造成重要的影响。

分类(年)[6]

1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级,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

3

静息型心绞痛

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

4

中间综合征

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指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历时较长,达30min~1h以上,发作常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但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和血清学检查无心肌坏死的表现。本型性质是介于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常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5

梗死后心绞痛

指AMI(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6

变异型心绞痛

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Braunwald分级标准

I级:严重的初发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无静息疼痛;

II级:亚急性静息型心绞痛(1个月内发生过,但48小时内无发作);

III级:急性静息型心绞痛(在48小时内有发作)。

注:

1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危险度分层上调一级,若心绞痛是由非梗塞区缺血所致时,应视为高危险组;

2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应视为高危险组;

3

若心绞痛发作时并发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返流、严重心律失常或低血压,应视为高危险组;

4

当横向指标不一致时,按危险度高的指标归类。例如:心绞痛类型为低危险组,但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1mm,应归入中危险组。

治疗与防护

1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

2

抗凝血酶治疗

静脉低分子肝素治疗一般用于中危和高危险组的患者。

3

硝酸酯类药物

主要目的是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4

β-受体阻滞剂

对控制心绞痛症状以及改善其近、远期预后均有好处,除有禁忌证如肺水肿、未稳定的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低血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主张常规服用。

5

钙离子拮抗剂

以控制心肌缺血的发作为主要目的。

6

其他

研究发现[6-8],采用芳香温通类的中药或成药,如麝香保心丸等联合现代医学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倪伟主编《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2]贺威琼,贺宪武.不稳定型心绞痛[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58-61.

[3]王彦霞,宋超.血清炎症因子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3(6):-.

[4]朱小莉,李超,王晓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J].医院临床杂志,,13(4):-.

[5]马度芳,姚晓东,庄欣,等.炎症因子与心率变异性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

[6]张虹,武嘉兴,王盼.温阳通脉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伴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38(6):-.

[7]王秀珍.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14(9):-.

[8]杨卫东.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10(11):3-4.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的好
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yfxjt/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