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绞痛症 >> 心绞痛初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中国的两个大型糖尿病预防研究结果

来源:心绞痛症 时间:2017-12-7
大庆研究:匠人精神塑造的中国糖尿病研究丰碑

作者千月、卡夫卡来源丁香园

谈到中国近些年在糖尿病领域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不得不提到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医院内分泌心血管病中心李光伟教授和他的恩师——潘孝仁教授领衔的伟大研究,改变的几乎是全世界糖尿病学者对糖尿病预防的观点。

左三胡英华院长、左四PeterBennett教授、左五潘孝仁教授、右一李光伟教授

和李光伟教授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而这位年逾70的糖尿病学者,无论是在去年的CDS大会现场,还是在今年美国ADA会场都是神采奕奕。70多岁的他现在仍在出门诊,当提到大庆研究,眼前这位老者眼里泛起的光芒仿佛是20多岁的少年收到了梦寐以求的人生大礼一般,他说:

多年来,国外的糖尿病专家竟叫我『大庆人』

大庆研究起始于年寒冬,第一次正式发布是年的DiabetesCare,今年距离它的第一次发表已过了20年的光景,而它和它的研究者们却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

李光伟教授向丁香智汇介绍大庆研究

年,当时还是一名普通内分泌医生的李光伟教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潘孝仁教授风尘仆仆地来到大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的PeterBennett教医院的胡英华院长一道,开启了一项延续30余年的举世无双的世界级糖尿病研究: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

正是这个中国人主导的研究得出了「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地在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的结论,它在全世界上第一次回答了「糖尿病能否被预防」的难题。

大庆研究在全世界激起了连续10年的糖尿病预防热潮,催生了芬兰、美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类似的研究课题,更为WHO全球糖尿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坚实证据。它的研究结果被美国等先进国家的权威指南年年引用。

从困境中闯出的世界领先

李光伟教授至今仍能清楚地回忆起自己的老主任潘孝仁教授从美国回国后所说的那一番话语:「我不做血脂代谢研究,做基础研究我们做不过外国人,国外的经验领先我们很多年。我们要做一件外国人做不了的事情。」

当时有什么事情是外国人做不了的呢?

那就是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是否能够预防?」这个问题全世界没有人能够回答,而中国人要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糖尿病在国人的耳中还是一个与陌生的词,那时全国的患病率尚不足1%。

但在当时的大庆,一座建设在油田上的新兴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庆研究的创始者们敏锐地察觉到,随着饮食水平的不断提升,肥胖等健康问题必定随之出现,糖尿病的发病率必定不断攀升。这里就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缩影,大庆的研究结果必定适用于全国甚至全世界经济迅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当时我们国家还很穷,资金困难始终伴随着大庆研究。国家拨付的研究经费仅有5万元人民币,加上大庆油田总指挥部资助的27万元,这就是大庆研究的全部初始经费。在初期研究结果得到国际承认后,WHO和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对于大庆研究可能的后续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主动积极地给予了经费资助,但对于长达30年的研究进程来说,这点钱仍是杯水车薪。

很少人能够了解,这项世界水平的研究竟是在东拼西凑的拮据条件下完成的,为了节省经费,李光伟教授和他的老师及同事当初竟在火车上打地铺,住破旧招待所的4人间。医院食堂以白菜土豆高粱米饭解决,只有在周末才有机会到胡英华院长家里打个牙祭改善一下。

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在潘孝仁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圆满完成了大庆研究第一阶段的具体工作。最终,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并被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又被细分为饮食干预组、运动干预组和饮食加运动干预组,至此,研究终于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一阶段:高危人群的预防

大庆研究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预防。

来医院,医院的研究者要在6年的时间里,不断督促这些高危人群进行规律的运动和严格、合理地控制饮食,阻止他们进展为糖尿病。

由于当时人们的健康意识差、受教育程度低,研究者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普及和饮食运动干预措施的教育。有时候,为了获得一项调查数据,需要往返患者家中数次。对于某些对糖尿病一无所知的患者,说服他们抽血验血糖也颇费功夫耐心解释。

6年的辛劳终于迎来了花开的时刻。中国首次进行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获得了全世界包括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在大庆研究开始进行的8年后,芬兰人也完成了一项研究,即DPS研究。10年后,美国人完成了DPP研究。其中中国、美国、芬兰、印度和日本完成的这5个大型的研究一致证明:生活方式干预能够在各个国家、各个种族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可以减少约40%~60%的新发糖尿病例。

「糖尿病能够被预防」这个结论即被世界所公认。

第二阶段:延续30年的干预效应

六年干预结束,年潘孝仁教授因癌症英年早逝。但是研究并未终止,李光伟教授带领着团队又开启了20年和30年的后续研究。

研究者们把目光投向新的更加艰难的目标,即:糖尿病的干预能一辈子有效吗,预防了糖尿病能降低后续长期的糖尿病并发症和死亡吗?当然,美国和芬兰也对此感兴趣,分别进行了后续长期随访,时间分别是7年和10年,而大庆研究却回访了30年。

20年的随访研究中,李光伟教授团队不仅仅着眼于糖尿病发病率,更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否减少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如失明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能否随之下降。随后,根据20~30年的随访结果,研究团队证明:

1、6年干预影响14年: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有长达14年的后效应。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后的第20年,干预组比非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少了47%。

2、微血管获益:生活方式干预使威胁视力及至失明的视网膜病变减少了高达47%,这在全世界也是首次。

3、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到研究的第23年得出结论,心血管获益:生活方式干预使心血管死亡减少了40%,全因死亡率减少了30%。这是中国研究者在全世界第一次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死亡」。

以至于英国剑桥大学一位专家评价大庆研究的这一研究结果时说:

这是一次真正的突破

第三阶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第三阶段研究有两个目的:

1、用30年的资料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在20年能减低死亡的结果并非偶然,

2、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方向转为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为研究者们清楚地知道比起死亡,更为折磨人的是心脑血管事件的致残。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随访结果发现,干预后30年心血管死亡率的确维持了20年的结论,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已经得到了预期的阳性结果。这无疑将是中国人对世界糖尿病研究的又一重大贡献。

至此,中国人的大庆研究,从30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在全世界第一次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回答了一系列的疑问。

1

从「糖尿病能不能预防」;

2

到「能不能长期预防」;

3

再到「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甚至死亡率能不能减少」。

从潘孝仁教授到李光伟教授再到李光伟教授的学生们经历的可能是我国科研史上史无前例的长跑,大庆研究完美地回答了这些疑问,并深刻地诠释了糖尿病预防干预研究的艰辛历程。

硕果累累的大庆研究、丰碑永存的大庆精神

「30年磨一剑」,大庆糖尿病研究者经三代人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为全世界讲述了一个关于糖尿病预防的完美的故事。

这其中的困难、委屈,以及在汗水和有时是泪水中的坚持可谓一言难尽。但比起大庆研究对于全人类健康的贡献,这一切付出都已升华为国人的自豪。

李光伟教授对大庆研究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中国人做了一件世界前所未有的事,在糖尿病的预防方面中国人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大庆研究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预防研究的里程碑被国际所公认。中国大庆研究的影响跨出了国界也跨出了糖尿病学界。纵览欧洲、美国、加拿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指南,甚至心血管、癌症、营养等领域的指南,都在引用了大庆研究的成果。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李光伟教授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电脑屏幕,大庆研究精神的PPT页面下总结了四句话:

胸怀世界目标高远;

勤奋上进求真务实;

不计名利吃苦耐劳;

团结协作坚韧不拔。

里程碑事件!ACE研究结果揭晓,开启“糖尿病预防”新时代!

来源国际糖尿病

导语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糖尿病前期干预研究——ACE研究于9月13日在第53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公布。研究结果证实,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中国患者中,阿卡波糖显著降低新发糖尿病风险,同时展现出极佳的安全性。这一里程碑式的研究将成为开启中国糖尿病预防新时代的关键。

9月13日17:30~18:30(当地时间),历时十年的ACE研究结果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EASD年会上公布。作为第一次由中国专家引领、全球研究团队参与、并全部在中国人群开展的糖尿病领域研究,其结果引人瞩目!

该研讨环节由医院潘长玉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院胡大一教授、牛津大学RuryHolman教授等人分别从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基线特征、安全性、心血管结局、血糖和肾脏结局等方面对ACE研究进行了一一解读。

潘长玉教授

胡大一教授

RuryHolman教授

结果

阿卡波糖有效预防糖尿病

  研究结果显示,阿卡波糖组的新发糖尿病风险较对照组下降18%,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R0.82,95%CI:0.71~0.94,P=0.)。

结果

在复合心血管事件终点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但在心血管死亡风险方面有减少的趋势

在阿卡波糖组中,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HR0.98,95%CI:0.8~1.11,P=0.73)。

但是,对于其中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在Kaplan-Meier曲线上看到了明显的分离,阿卡波糖组较对照组有降低11%的趋势。

结果

阿卡波糖胃肠道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似

阿卡波糖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和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均无明显区别。同时,肾损伤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7%,与安慰剂组的5.5%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再次证实了阿卡波糖优越的安全性。

从STOP-NIDDM到ACE研究:STOP-NIDDM研究显示,阿卡波糖mg在不伴有冠心病人群中具有心血管获益。因此,mg是撬动阿卡波糖心血管获益的有效剂量。这提示,应该在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链的早期阶段尽早应用阿卡波糖,以取得更多获益。

关于ACE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糖尿病前期干预研究

ACE研究由英国牛津大学RuryHolman教授、医院胡大一教授和医院潘长玉教授自年发起,牛津大学糖尿病试验小组任学术指导,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糖尿病前期干预研究,也是全球第一个中国引领、国内外学者合作的国际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

该项目自年10月启动,于年2月开始入组。研究对象均在50岁以上,有冠心病病史(定义为既往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或当前稳定心绞痛),同时经OGTT被确诊为IGT。患者按1:1比例随机入组,在优化心血管治疗(降压、降脂、抗血小板等)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50mgTID(一日3次)或安慰剂。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阿卡波糖是否可以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研究共纳入例试验对象,平均随访时间5年,平均治疗时间3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试验中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良好。

深入解读ACE研究:

开启中国预防糖尿病新时代

阿卡波糖作为唯一在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糖耐量受损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物,能够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控制,且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优于西方人群。此次ACE研究是继STOP-NIDDM等大型研究之后,第一次在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长期随访的RCT研究中证实阿卡波糖(即便是50mgTid)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将该研究结果转化为真实获益,则意味着我国IGT人群可通过应用阿卡波糖来进行有效干预,降低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有1.5亿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做好糖尿病预防,能够显著减少因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降低患者因防治各类并发症、强效控糖而产生的巨大经济负担。大庆研究23年随访结果显示,IGT一旦进展为糖尿病,心血管事件风险将翻倍,且进展越快风险越大。糖尿病患病3年即有一半患者出现并发症,患病10年几乎%均会出现并发症。西方多国基于STOP-NIDDM研究的药物经济学调查显示,在普通IGT人群尤其具备糖尿病/心血管病高危风险时,使用阿卡波糖(相比于不使用)能获得更佳的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因此,长期而言,2型糖尿病的预防不仅需要生活方式干预,早期有效的药物干预如阿卡波糖更能够提高预防效果,显著减轻患者长期的经济负担。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







































EDM营销
白殿疯病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cqzz/1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