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心绞痛,人们的直观感觉就是心脏有强烈的痛感。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随着心脑血管科专家教授一起看看心绞痛的真实面目,了解心绞痛的急救方法,如何治疗以及生活中如何预防。
心绞痛的症状并不仅仅是"痛"现代医学里心绞痛的定义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暂时的、一过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主要是,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出现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如正在走路、跑步的人会止步甚至蹲下。还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心慌、恶心、出汗等症状,出现非常恐惧的"要不行了"的濒死感觉。一般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
非典型的症状主要是,心绞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可很快消失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常见于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
鲁教授特别提醒,心绞痛是翻译过来的医学术语,这个"痛"不仅仅是指常规意义上的疼痛,心绞痛的病人发作时,痛感并不明显,往往感觉是"像拧毛巾似的被绞拧""烧灼感""胸口压了块石头"或"胸口捆了绷带"等不适。如果认为心绞痛有特别的痛感,可能会耽误病情。
中医治疗心绞痛从根本入手如果心绞痛发作应在原地不动,或坐下,躺在床上,少说话,深呼吸,减少心脏负担,保持一个镇静。随身携带一些药物,如硝酸甘油、心宝丸。出现相关症状立即服用。如果自己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请路人救援,帮助服用药物或拨打等待急救。
心绞痛的出现,是日积月累所致,千万不要恢复了就以为没事儿了。鲁主任告诉我们,该病是由于身体正气亏虚,痰浊、淤血、气滞、寒凝等阻于心脉,而引起气、血、阴、阳亏虚,在正虚的基础上形成气滞、血淤、痰浊,引起的心血运行不畅,心脉挛急,并非人们认为的那么"突然"。因此缓解后,应尽早治疗,改变整个身体的内在环境。
教授表示,心绞痛的病人主要有心气虚血淤、痰浊痹阻、心阳虚衰,气滞血淤、寒凝血淤、心阴亏损等证型,根据心绞痛的致病原因,患者的不同证型对症治疗,可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大大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点按穴位防治心绞痛为帮助市民预防心绞痛的发生,鲁教授表示可以通过点按穴位防治心绞痛。具体方法如下:
1.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直上两寸,即三横指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先用右手拇指点按左前臂上的内关穴,再用左手拇指点按右前臂上的内关穴。
2.膻中穴。位于胸骨中线上,与第四肋间隙平齐,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可用大拇指点按在此穴位上,先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再逆时针方向揉按,动作要缓慢、轻重适度。
3.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肩胛骨下角的下方即第七肋间,第七肋间水平线与脊背正中线之交点。心脏功能不好者,会在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可让家人用掌根按摩。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小宝赞赏
长按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yfxjt/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