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高龄,
体重30余公斤,
血管严重钙化、
心功能3-4级,血管细小、
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气肿,
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患者的复杂病情,
医院心血管内科
黄岚教授、晋军主任及其团队敢为人先,
勇闯禁区,
在患者家属的全力支持下,
奋力一搏,
成功采用旋磨+药物球囊扩张术
为其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
为老人解除了严重供血不足的右冠脉血管,
挽回了生命。
八旬老人饱受胸痛折磨
83岁的谭婆婆家住重庆璧山,她的身高1.5米,体重仅有30余公斤,老人一直在农村务农,从未打过针住过院。直到两年前,她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夜里有时还会痛醒,四处求医后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因为老人家心脏冠脉血管细、迂曲、钙化重、手术难度和风险高,医生都不愿意给谭婆婆做介入手术,但吃药又不能缓解胸闷胸痛,一家人心急如焚。近日,全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
病变太严重无法植入支架
入院后,根据老人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3-4级、肺功能差,结合其冠脉造影图像显示:血管细小,全程严重钙化,伴弥漫性中重度狭窄,主支和边支均有病变。
“老人的心脏血管病变重、复杂,如果选择支架植入,支架完全覆盖病变的难度极大,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或者血栓风险较高。”医院心血管内科赵晓辉副主任、宋耀明教授,针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讨论和充分评估,决定先用旋磨技术将硬化的斑块切割,然后低压球囊扩张预处理,做好铺垫、支持,再使用药物球囊进行血管内膜药物涂层,这样无需植入支架,同样可解决其狭窄病变。这也是介入治疗的新理念——介入无“植入”。
药物球囊扩张解难题
手术中,医院心血管内科赵晓辉副主任率冠脉团队在造影显示下,小心翼翼操控导丝通过心脏血管病变位置,但血管过于狭窄,cosair微导管无法通过钙化病变交换旋磨导丝,由于老人耐受力差,疼痛不已,紧急情况下,赵晓辉副主任直接操控旋磨导丝通过病变,进行15-18万转/分高速旋磨,将坚如磐石的重度钙化病变一点点磨掉,然后再采用低压球囊扩张预处理。预处理完后,专家们根据老人家血管直径小、迂曲、病变弥漫、边支病变严重的情况,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病变,介入而不“植入”,有效避免支架植入对边支影响以及术后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高出血风险,改善血管的顺应性,并且为其保留了必要的后续治疗机会。整个手术历时1个小时,手术获得了成功。术后,谭大妈病变血管血流立即恢复正常。目前,老人状态良好,活动时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发作,顺利出院。
介入无“植入”治疗成冠脉患者新福音
“药物球囊治疗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是通过局部向冠状动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减少内膜炎症反应,大大降低血栓的形成。它与传统心脏支架植入术相比,可以极大降低心脏支架使用的临床风险,术后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时间减少。”赵晓辉副主任介绍,药物球囊扩张术既能达到“支架样”效果,又没有支架植入,避免了支架术后的再狭窄。
赵晓辉副主任介绍,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小血管病变和不能耐受长期强化抗血栓治疗的患者。此次切割球囊+药物球囊扩张术成功用于高龄、超低体重患者,是“介入无‘植入’”策略的经典实例,使某些特殊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获益。
推
荐
阅
读
?晋军:做好军人家风的传承人
?祝贺!医院“构建疼痛管理I-ACEC模型”项目荣获全国优质服务大赛最高荣誉
文字:张艺代芬李春梅
编辑:李荣荣
刊期:
医院新闻看病就医
健康科普医疗热点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正街号
陆军医院(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yfxjt/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