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来自于它的各种并发症,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重在一个“早”字,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0大身体预警信号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部分失调时总有许多提示信号,如果经常被以下问题困扰,就要警惕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了。
1来自眼的信号眼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视力急剧变化,如: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瞳孔变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反复眼睑疥肿、眼睑炎、睑缘炎;或见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2来自耳的信号前苏联医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耳垢异常增多,而且常常是糖尿病越重耳垢越多,在对名可疑糖尿病患者的耳垢进行葡萄糖含量检测后发现,其耳垢中葡萄糖含量多在0.1微克以上,而健康人耳垢中不含葡萄糖或含量甚微。近年来,我国医务人员对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耳垢也做过葡萄糖的含量测定,结果与上述报告类似。因此,凡感耳痒,且耳垢异常增多者,应考虑是否血糖失控了。
3来自口腔的信号口腔烧灼感、口腔粘膜干燥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使牙周组织局部微循环损害,修复能力差,感觉迟钝,易受损伤,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如有糖尿病性骨病,还会使牙槽骨质疏松,加重牙周病,可见牙齿脱落等。
4来自肾的信号糖尿病病程10年的糖友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率可达到10%—30%;糖尿病病程20年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率为40%,且20年后有5%—10%的糖友恶化成终末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先兆。有些糖友得了糖尿病并没有症状,即使患糖尿病很多年,自己仍一无所知,而当发现糖尿病时可能已经有微量白蛋白尿。青年期发病的糖友到50岁时有40%的人发展为严重的肾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面临死亡。
5来自皮肤的信号真菌感染容易发生在身体温暖和潮湿的部位(外阴部、乳房下、脚趾间等)。皮肤瘙痒症、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痈及皮肤溃疡、红斑和皮肤破损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坏疽,常见于肥胖和血糖过高的患者,也可见真菌感染,如股癣、手足癣和念珠菌感染导致的甲沟炎。
6来自汗的信号患糖尿病时间较长后人体正气亏虚,体质不热,以手足多汗常见,称为虚汗。虚汗有冷汗、自汗之分。汗出而皮肤凉,平时也常感手脚发凉或夜尿多者为冷汗;因为阳气不足,皮肤不凉而汗出不断者为自汗,此类患者小鱼际(手掌小指侧)及手腕部皮肤常潮湿,易感冒,因气虚所致。手腕部皮肤出汗常常是糖尿病进入中期的标志。糖友常常出汗,中医通过辨汗可以了解患者的病症虚实及患者处于糖尿病哪一阶段。糖尿病初期患者一般属中医实证,常在饭后、运动后出汗,为实汗。实汗又有热汗,粘汗之分,身热而汗出伴有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色黄为热汗,为实热熏蒸而汗出;汗出色黄而粘,舌苔黄腻者为湿热熏蒸所致。
7来自便秘的信号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七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或次数不少而排便时困难,粪便干结。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于气虚以及阴津的不足所致。虽有便意但无力将粪便排出,为气虚便秘,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质较虚者;阴津不足表现为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多伴有热。可能为周围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变性所致,而且高血糖可直接抑制消化道运动。
8来自夜尿多的信号糖尿病所致夜尿多主要由于其导致肾小管损伤,如糖尿病代谢障碍、血液的高渗、高粘状态、微血管损伤、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状态等均可使肾小管的结构异常,结构的异常必然导致功能受损。当远端肾小管受损时,出现尿浓缩功能减退。从而产生低渗透压、低比重尿。
夜尿多是指夜间尿量或排尿次数的异常增多。一般来说健康人每24小时排尿约1.6升,正常人排尿次数昼夜比约为:青少年3:1或4:1,中老年1:1,70岁以上的老年人1:3。如果夜尿量大于一天总尿量的1/2或昼夜排尿次数比值减少都为夜尿多。其临床表现除有夜间尿量或次数增多外,患者往往兼有睡眠不足、精力减退、食欲不振、焦虑烦躁、精神萎靡等症。
9来自自主神经的信号糖友心跳加快,安静时心率可达90—次/分钟。正常人夜间心率比白天偏慢,而此类患者夜间和白天的心率变化不大。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常伴头晕、软弱无力、心慌、大汗、严重时晕倒。
胃胀满、腹痛、恶心、食欲不振、吞咽困难、饮食后烧灼感、排便异常,间断出现夜间腹泻,量多呈水样,无腹痛,无便血,一般不伴有体重减轻或吸收不良。排尿时无力。小腹下坠,小便滴沥不尽,严重时尿失禁,阴茎不能勃起直至完全阳痿。
10来自四肢的信号感觉多是从足趾开始。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向上发展。症状从很轻的不适感、表浅的“皮痛”到难以忍受的疼或深部的“骨痛”。典型的疼痛可为针刺、火烧、压榨或撕裂样疼痛。还会有麻木、发冷感。常有蚁行感或麻木感,由于温度感丧失、痛觉迟钝而易发生下肢各种创伤和感染。
16项指标检查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医院做相关检查,不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血糖监测血糖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血糖即时水平,也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糖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测血糖的频率和时间。
2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2-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衡量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达标的金标准,正常值为4.0%-6.5%。建议糖友每3个月检测一次,检查时不必空腹。
3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糖友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无泌尿系感染等情况。另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4血脂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对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糖友应适当选用调脂药物,纠正脂代谢异常。
5血压血压正常的糖友,至少每周量一次血压,才能监测血压的变化。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约在50%以上,合并高血压的糖友最好每天量一次血压,有条件者最好每天量几次。
6血黏度由于血糖较高,多数糖友合并有血黏度增高的情况,若发现血黏度增高,每晚睡前应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预防血管栓塞。
7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可作为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还可以帮助指导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友首选双胍类药物,消瘦的糖友首选磺脲类药物。
8肝、肾功能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需要禁忌使用。
9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糖尿病病人初诊时就应做眼科检查,及时发现眼科疾病,绝不能到了眼睛看不清楚时才去查眼底。
10口腔检查糖友口腔疾病中以牙周病最为常见,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牙槽骨萎缩,久而久之易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因此,糖友不能忽视口腔检查。
11神经科检查临床常用10克单尼龙丝进行触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另外,糖友还应做植物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例如,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性低血压;还可以做四肢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了解神经病变损伤情况。
12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患者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情况。
13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了解患者是否有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情况。
14胸片明确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肺结核或肺部感染。
15骨密度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骨质疏松情况。
16胰岛功能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C肽测定,可以了解胰岛功能情况,一般空腹C肽在0.3-0.6pmoL/mL,餐后C肽应该是空腹C肽的5-6倍。
如果空腹C肽不达标,说明胰岛基础分泌功能不好,如果餐后C肽没有5-6倍,说明胰岛应激分泌功能不好,这两种情况在临床药物治疗用药的选择上是有所区别的。
检查频率:确诊糖尿病后,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应每周检查一次,血脂、肝功、肾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应每半年化验一次,眼底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2-3个月检查一次。
糖尿病患者常可发生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和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三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2种以上先后或同时发生。因此,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危重患者,应警惕上述病症重叠存在。
糖尿病早期的身体信号,满足7个以上,请及时去检查诊断,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1、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比以前下降不少;
2、不明原因的口干、口渴,总是想喝水或者饮料;
3、皮肤上容易长疖子或者化脓性炎症,甚至伤口经久不愈;
4、眼睛容易疲劳、视力下降、视线模糊;
5、饭后一小时有饥饿感;
6、身体感觉疲惫、乏力;
7、皮肤干痒,常常难以入睡;
7、尿路感染,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
8、胃肠道功能失调,出现顽固性、间歇性的腹泻与便秘;
9、凡感耳痒,且耳垢异常增多者;
10、性功能障碍,特别是中年肥胖者;
11、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现象。
12、口腔烧灼感、牙龈红肿、牙周组织水肿、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
13、体型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表现
四大身体信号,警惕糖尿病并发症
信号一:脚部病变
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足内在肌萎缩,出现爪状趾畸形。
自主神经受累表现为皮肤正常排汗、温度及血运调节功能丧失,导致局部组织柔韧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开裂。
信号二:眼部病变
视力下降:患者在患病后,由于视神经损耗或眼底血管病变,还会导致视力下降的发生,这也是糖尿病眼疾的症状之一。
白内障:糖尿病在发生后,由于受到高血糖的影响,眼内的糖代谢也会受到障碍,从而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信号三:神经病变
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病变,如尿潴留、顽固的便秘或腹泻、出汗异常、心悸或心动过缓等。
信号四:皮肤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全身皮肤及皮肤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股癣、甲癣等)、毛囊炎、疖痈、糖尿病性水疱病等皮肤病变,而且往往非常顽固、久治不愈。当糖尿病人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想到这可能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者要控制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可以自己动手做杯草药泡饮,可稳定血糖,预防并发症的来临。
自制降糖茶——蒲公英龙须茶
蒲公英根、玉米须、玉竹根、刺玫花瓣
去火消炎,降糖祛湿,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将蒲公英根洗净,烘干炒制成茶,备用;
2、取包裹在玉米叶中的玉米须,洗净,烘干,备用;
3、玉竹根洗干净,蒸煮后晒干,炒制成茶,备用;
4、野生刺玫花瓣自然阴干,备用;
5、取玉米须1g,蒲公英茶0.5g、玉竹根0.5g、刺玫花0.3g,碾碎后做成蒲公英龙须茶包即可:
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饮即可!
玉米须最早药用记录载于《滇南本草》,民间常用于药茶药膳中,作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据《中医杂志》介绍,有研究者在临床上用玉米须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79例,结果显示有助于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科学证实:玉米须多糖、玉米须皂苷、玉米须总黄酮均有降糖的作用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经常食用蒲公英,可以促进肝脏排毒,避免服药对肝脏的损害。并且蒲公英含有的蒲公英多糖也有利于降糖。
玉竹是《中华药典》中经实验证实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之一,魏晋时期的药书《大明本草》里面记载:玉竹“除烦闷,止消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口干、发热烦躁等症状,都可以服用一些玉竹食疗。
糖尿病者,除了要“管住嘴”,还得“迈开腿”才行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以下几大好处:
第一、运动能降血糖
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第二、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
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研究发现,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就随之减轻,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第三、运动还能强壮肌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四、运动有助心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近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ddianyuan.net/xjtdyy/1461.html